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杂志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护理、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首页>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055
- 国内刊号:11-571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VVI起搏器伴左锁骨下静脉闭塞改行DDD起搏器治疗1例
闫世冉;韩明华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治疗, 左锁骨下静脉, 静脉闭塞, 右房电极,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右锁骨下静脉, 心房功能, 起搏心律, 疼痛, 囊袋, 呼吸困难, 锁骨下静脉穿刺, 高血压性心脏病, 医院, 心电图, 术后, 三尖瓣, 冠状动脉造影, 肺动脉收缩压, 左心室舒张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2岁,因“反复胸闷、晕厥2年”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于2011年置入DDD双腔起搏器,因置入过程中,心房电极难以置入,遂改VVI模式,仅置入右室一根电极。于2013年3月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并可牵涉到左侧手臂处,呈烧灼样疼痛,疼痛时伴大汗淋漓。疼痛与体位、进食无明显关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后”好转。夜间不能平卧,并伴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日常活动时即感气促、呼吸困难,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黑矇、晕厥等症状。到当地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未见明显血管狭窄病变,未行PCI治疗。因反复胸闷、胸痛、气促,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年8月26日入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双肺无啰音,心界向左扩大,起搏心律,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脐周轻压痛,双下肢踝部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入院心电图,起搏心律,心律71次/分,房室分离(图1);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增大,升主动脉内径增宽,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主动脉弓部、胸及腹主动脉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向左扩大,起搏心律,心功能Ⅲ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VVI起搏器置入术后,起搏器综合征。入院第2天行心脏起搏器治疗。术前先行碘过敏皮试。常规消毒左右锁骨下静脉及腹股沟手术区,1%利多卡因局麻,穿刺右股静脉成功,置入四极电极至右心房检查心房功能,若心房功能差,则不再行心脏双腔治疗。经电生理检测心房功能尚可,为窦性心律;且患者有起搏器依赖,置入临时起搏器。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成功,送入导丝不能进入上腔静脉,注入造影剂发现左锁骨下静脉近段闭塞,迂曲的静脉血流至较细小分支及颈内静脉,原有右室电极血管通道完全闭塞,判断无法置入起搏电极至右房(图2)。打开原有起搏器囊袋,取出起搏器,检测右室电极功能可,利用原有电极,不重新置入新的右室电极以防止三尖瓣反流。与家属沟通,同意改为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右侧重新置入右房电极,并利用原左侧囊袋。于右锁骨下穿刺口皮下建立隧道至左侧囊袋,将右房电极沿隧道放至左侧囊袋,将脉冲发生器与电极相连,逐层缝合,辅料包扎。术后心电图如图3,术后透视如图4。由于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经静滴抗生素3d预防感染后,病情好转出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