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杂志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护理、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0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71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055
- 国内刊号:11-5719/R
- 出版周期:月刊
-
依折麦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对冠心病干预的研究进展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病理基础,炎症因子启动或加速了这一病理过程[1-2].同时,血脂水平的增高也可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而加剧炎症反应,因此,抑制动脉斑块内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水平可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目的[3].研究已表明他汀类降脂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高敏CRP(hs-CRP)水平[4-5]......
作者:刘雅琴;欧柏青 刊期: 2011- 04
-
饮食中氯离子、钾离子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已在人群中广泛流行,目前全球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5%,预计到2025年,可升至60%[1].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重要的危险因素,约引起60%的卒中和50%的冠心病[2].高血压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的多因素疾患,虽然导致高血压遗传因素仍不清楚,但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钠、低钾)已被全球确认为导致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
作者:田国祥;魏万林;尤洪帅 刊期: 2011- 04
-
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仿真内镜(computertomographyvirtual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
作者:罗妮苑;刘金丰;马树华;尹晶晶;黄锦粧;李春梅;李玉光 刊期: 2011- 04
-
冠状动脉左主干严重狭窄致缺血性二尖瓣大量返流一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作性胸痛7年余,加重1周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高脂血症5年.患者入院后胸痛症状发作频繁.床旁超声心动检查提示:左房大、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轻度);左室收缩功能减低(LVEF为38.8%).患者于超声检查过程中发作胸痛、憋气,程度与前相同,此时超声心动检查提示二尖瓣收缩期见中至大量返流(图1).......
作者:肖珉;任晓霞;李新;李玉峰;赵怀兵;王显 刊期: 2011- 04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合并QRS波时限延长[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的标准治疗之一,CRT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明显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目前我国的相关指南[1]已经将窦性心律经充分治疗后NYHA分级仍为Ⅲ-Ⅳ级、QRS时......
作者:刘彤;李广平 刊期: 2011- 04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了解此期间心律失常表现征象,对指导临床实践、提示患者预后有十分重要意义.1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1.1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静止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近端闭塞,可导致窦房结和周围心房组织缺血或梗死,致使窦房结功能和窦-房传导功能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且出现在发病早期(1......
作者:王晓明;石红玲;崔吉君 刊期: 2011- 04
-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是老年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20年来,心衰的治疗虽有很大的进展,如已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及心脏移植等方法可降低心衰病死率.但慢性心衰预后较差,病程长,需反复住院及长期治疗,同时伴随衰老,老年患者更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并影响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预后[1].本研究观察了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规范抗心衰药物治疗......
作者:冯清华;张晶 刊期: 2011- 04
-
心脏X综合征
在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中约有10%~30%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时未发现血管有明显狭窄[1].这一现象早于1967年由Likoff等[2]首先报告,1973年被Kemp正式命名为心脏X综合征(cardiacsyndromeX,CSX)[3].Cannon等[4]于1988年提出CSX患者的胸痛是由小的阻力冠状动脉血管(<500μm=功能障碍所致的心肌缺血引起,建议称为微血管性心......
作者:张二箭;田福利;张宾 刊期: 2011- 04
-
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谈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治疗的核心是预防心脑血管病(CVD),要做到这一点,就应保证在24h内平稳控制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恢复自身的节律,有效保护靶器官的功能.在目前使用的六大类降压药物中,每一种都有其自身的药物特点,特别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药品与药品之间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临床过程中,很多医生经常会发现用药后血压控制不佳,血压波动起伏大,有时峰值没有降低,谷值却加大了;还有些患者多种降压药物合并应用也不起作......
作者:姚依群;尹秋生 刊期: 2011- 04
-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科常见疾病,以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2],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初,小鼠VMC动物模型建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飞速进展,新诊断技术的出现,使VMC治疗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临床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作者:金春杰;陈丽娟;丁旭;宋义祥 刊期: 2011- 04
动态资讯
- 1 唐山冀东社区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 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策略
- 3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 4 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
- 5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序贯治疗对STEMI急诊PCI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MACE的影响
- 6 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
- 7 血管内超声评价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
- 8 酒精性心肌病的新进展
- 9 2014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解读
- 10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多巴胺与美托洛尔的疗效及预后
- 11 3D打印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 12 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或不减少MI患者不良事件
- 13 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 14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价
- 15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 16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黏附分子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 17 ACS患者住院期间强化降糖治疗不增加获益
- 18 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后患者心脏并发症护理对策
- 19 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 20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心功能严重程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