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杂志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护理、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0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71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055
- 国内刊号:11-5719/R
- 出版周期:月刊
-
ATACAS:冠状动脉术前使用阿司匹林不增加出血风险
ATACAS试验发现,行冠状动脉手术的患者中,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对30天死亡或血栓并发症无影响。而且,与安慰剂相比,术前使用阿司匹林并未增加出血风险。该研究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阿尔弗雷德医院PaulS.Myles牵头,其结果2月25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 02
-
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
高血压是目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好的管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一项对147个实验所进行的系统性回顾显示[1],收缩压降低1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降低5mmHg,1年内可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率降低20%,中风发生率降低35%。有效、经济的管理,对高血压患者很有必要。......
作者:金婧茹;张源波;汪晓芬;李海明;尚晓东;和渝斌 刊期: 2016- 02
-
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是介导相邻细胞间离子和小分子信号物质直接交换的跨膜通道,心室肌细胞中主要表达为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缝隙连接蛋白在维持心肌细胞的连接通讯功能,电信号传导和正常的节律性的收缩中起重要作用;Cx43的空间分布、数量、结构的异常均能影响缝隙连接电荷耦联和代谢耦联的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Cx43可能成为心律失常治疗的新靶点[1]。本文就缝隙连接蛋白43与心律失常的......
作者:田攀;马宏 刊期: 2016- 02
-
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37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37(IL-37)也称IL-1F7。近年有很多关于IL-37的新发现,主要集中在其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和作用机制。IL-37一方面可抑制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的作用,另一方面IL-37抑制炎症反应信号级联放大通路及重要炎症介质IL-18的作用,缓解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效应。总而言之,发现IL-37的生物学作用研究结论较一致,但目前国内外对IL-37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动......
作者:任赞;王超;黄红光 刊期: 2016- 02
-
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随着起搏器植入技术的发展,永久心脏起搏器广泛应用于临床。长期以来右心室心尖部(RVA)被认为是理想的心室电极固定部位[1],具有导线易到位且固定稳定等优点。早在1925年Wiggers就已发现RVA起搏可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2]。近年来研究显示长期RVA起搏可导致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恶化,究其原因可能在于RVA起搏改变了正常心室起搏位点及激动顺序,引起心室收缩和舒张不同步,长......
作者:张贵斌;郭雪娅 刊期: 2016- 02
-
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
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对老年的定义不同[1,2],WHO定义年龄大于65岁即为老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而老年是心脏疾病的多发人群[3],且手术治疗者日益增多。老年心脏疾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增高,术后并发症较多[4]。老年心脏疾病以冠状动脉病变居多,其次是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部分为两种病变同时存在。......
作者:刘静;姚建民 刊期: 2016- 02
-
起搏器随访和家庭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自从1958年起搏器问世以来,其临床应用已有50多年,起搏器的应用领域从单纯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到预防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从治疗心电疾患扩展至非心电疾患(如心力衰竭、肥厚性心肌病、神经介导性晕厥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拓宽,起搏器植入数量呈逐年增高趋势,随之而来临床随访负担也逐渐加重,心电生理医生的工作量增加,患者的复查成本增加,同时也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导致失访率增......
作者:万红丽;于波;于昕 刊期: 2016- 02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血小板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中的关键一环,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及试验数据都对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进行了佐证。然而,随着新型更强效抗血小板药物的广泛应用于临床,ACS患者的心肌梗死、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出血风险较之前却有增加的趋势。因而,目前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具体时程及联合用药策略上......
作者:陈文哲;邱春光 刊期: 2016- 02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及无创评估预测价值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为0.15%~1%,是以无序的心房激动伴随其后发生的心房机械功能退化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心房节律紊乱。本病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率增加。目前我国房颤人群发病率约为0.61%,按13亿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数近800万[1]......
作者:王显;李红梅 刊期: 2016- 02
-
从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指南看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AS)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除药物治疗外,AS治疗主要依靠瓣膜置换手术(AVR),包括外科换瓣术(SAVR)和近年兴起的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现将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1]涉及AS的部分摘录如下。......
作者:刘立新 刊期: 2016- 02
动态资讯
- 1 冠心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 2 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治疗室壁瘤合并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对比研究
- 3 孤立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4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关系
-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变血管分布及特征
- 6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 7 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行介入治疗死亡2例
- 8 普萘洛尔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 9 高血压合并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BNP、ET水平的关系
- 10 RIP1和RIP3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11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主动脉组织中Profilin-1蛋白表达与细胞损伤、凋亡及ERK1/2信号通路关联研究
- 12 LPA rs3798220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
- 13 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 14 血压晨峰现象的研究进展
- 15 稳定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中医药治疗主战场
- 16 不同BMI水平对新发房颤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
- 17 急性心肌梗死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的相关性研究
- 18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9 从循证角度看高血压与动脉僵硬的关系
- 20 CARTO系统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