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办刊宗旨是立足临床医学,介绍循证心血管医学最新研究成果、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心血管医学实践道路,促进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诊治。杂志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护理、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出版部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405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71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36.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4-4055
- 国内刊号:11-5719/R
- 出版周期:月刊
-
白天过度嗜睡可增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高血压风险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白天过度嗜睡(EDS)是OSA的常见表现,也是诊断和治疗OSA的重要标准。很多研究表明,伴有白天过度嗜睡与无白天过度嗜睡的OSA患者相比,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说明OSA患者高血压与白天过度嗜睡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既往研究中白天过度嗜睡的评估基本都是基于Epworth嗜睡量表(ESS),这是一种自我评估白天嗜睡程度的问卷调查表,反映的是患者主......
作者: 刊期: 2016- 10
-
右室收缩功能演变对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影响
右室收缩功能(RVF)是扩张型心肌病(DCM)预后的预测因子。RVF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否可以更好地预测DCM进展尚不清楚。为了在大样本人群研究中探讨右室收缩功能演变对DCM预后的影响,研究者在1993~2008年纳入了512例DCM患者[年龄46岁(36~55),左室收缩分数为32%(25%~41%)],进行长达72个月的随访。右室收缩功能障碍定义为二维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室切面面积小于35%。主要终......
作者: 刊期: 2016- 10
-
地中海饮食或可降低CVD风险
心脏病是美国男性及女性的首要死因;美国每年分别约有73.5万及80万人受心脏病发作及卒中困扰。健康饮食被视为降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重要措施;既往研究曾显示,富含水果、蔬菜、粗粮及坚果而红肉及不健康脂肪含量较低的地中海饮食对心脏健康有益。一项新研究表明,地中海饮食可降低CVD及死亡风险,为地中海饮食的心脏获益提供了进一步证据支持。......
作者: 刊期: 2016- 10
-
医院的心肌梗死后30 d结局与预期寿命相关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0月6日刊中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30d死亡率较高的医院相比,30d死亡率较低的医院中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MI)患者预期寿命可长一年。......
作者: 刊期: 2016- 10
-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心脏外科手术后需警惕高血压和蛋白尿
儿童心脏外科术后的急性肾损伤(AKI)可见于25%~60%的患者中,但是关于其长期结局如何知道的很少。康涅狄格的耶鲁应用研究项目的负责人Dr.Parikh及其同事因此做了相关研究,文章发表于2106年9月12的JAMAPediatrics杂志上。研究者们在5年的随访时间里,追踪了131例进行了心肺旁路的心脏外科手术的儿童。这些儿童年龄从1个月到18个月,其中68例是男性,63例是女性。其中有57名......
作者: 刊期: 2016- 10
-
高血压相关miRNAs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进展
在精准医学的时代背景下,有关慢性病的精准诊断和个体化精准治疗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中以miRNAs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和转录组学研究更是成为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基石。miRNAs参与转录后调控的机制以及与miRNAs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是近20年研究的热点。高血压作为常见的慢性病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表观遗传组学水平的研究自从第一个miRNAs被发现以来就未曾停歇,也取得了一定突......
作者:齐涵;刘峥;刘彬;曹寒;张玲 刊期: 2016- 10
-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导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尽快实施血运重建是AMI的首要治疗目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成功及时实施PCI术的AMI患者虽然心外膜闭塞血管的血流得到恢复,但闭塞血管所支配的心肌并未真正完全实现组织水平上的血液灌注[1-3],即“无复流现象”[4],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PCI......
作者:玄昌波;王显 刊期: 2016- 10
-
锚蛋白-B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2012年ESC指南提出,房颤在一般人群患病率为1%~2%,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预计患病率在未来的50年至少增长2.5倍。房颤严重的危害是中风和死亡,在6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中,近30%因房颤引起。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达10%以上。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纤维在心肌细胞外基质的过量积聚[1]。目前研究显示心肌纤维化(MF)在房颤......
作者:刘宇帆;梁金锐;张鹤萍 刊期: 2016- 10
-
理想心血管健康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呈高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2011年WHO公布的资料显示80%的ASCVD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同样,为了达到2020年因ASCVD及卒中死亡减少20%目标,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了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定义及标准,即同时存在4项理想健康行为[不吸烟、体质指数(BMI)<25kg/m2、体力活动达到目标水平、坚持目前指南推荐的饮食]......
作者:张勇;赵瑞平 刊期: 2016- 10
-
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斑块破裂,斑块侵蚀及其继发的血栓形成所致的血流中断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急性血栓性闭塞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特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挽救坏死心肌,减少患者死亡率是急性STEMI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然而,开通心外膜血管并不意味着获得佳心肌灌注,即无复流现象[1,2]。对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过重的患者,单纯PCI治疗不仅无法清除冠状动脉内......
作者:田晋帆;吕树铮;戴敬;宋现涛;葛长江;张东凤;张闽;许锋 刊期: 2016- 10
动态资讯
- 1 LPS对体外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对建立支架内再狭窄炎症细胞模型的探索
- 2 Firebird2 TM和Excel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长期疗效比较
- 3 脂联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 4 不同措施干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
- 5 Meta分析系列之十五:Meta分析的进展与思考
- 6 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及内皮功能影响
- 7 利用REDCap系统数据在线设计器实现变量自动计算
- 8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进展
- 9 临床研究设计方案要点之药品上市后 再评价研究不良事件的管理
- 10 大量运动是否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11 冠状动脉造影中降低帧率和电影曝光剂量的效果分析
- 12 水飞蓟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 13 淀粉样变心肌病1例并文献复习
- 14 ABO血型与心脏外科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发病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 15 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干预效果
- 16 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高龄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17 新兴标志物对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
- 1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
- 19 阿昔莫司联合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20 心磁图的主要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